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2章 江逸拜师

江逸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自己的想法,一一罗列,每一条都说了一一对应的解决策略。

莫恒知刚开始听得有些随意,便随着江逸的分析与解说,他的神情凝重了起来。

之后越听越满意。

莫恒知本身就是榆林县人,榆林多年不出人才已经在天曜出了名。

他在中了探花之后,之所以请命回榆林办书院,也是想改变榆林学风不浓的现状。

没想到,在这里一窝十余年。

就在他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的时候,榆林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个好苗子。

真是令他惊喜万分。

看着侃侃而谈、自信满满的江逸,莫恒知脸上笑容渐渐扩大。

最后,莫恒知又考校了江逸的四书五经、策论等。

他发现,江逸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尤其是策论虽然写的并不华丽,但朴实贴近实际。

这令他相当满意,甚至起了收弟子之心。

但一想,假如自己收了江逸,那岂不是县衙主簿成了他那八个十二三岁弟子的师弟?

这多少有些不地道。

随后又想到了自己的大弟子和二弟子。

大弟子郝国公世子,排行老大,无可厚非。

二弟子嘛,咳咳,才不到两岁……

可是,若不将江逸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以江逸这样正直的性格,将来仕途不会好走。

虽然元宝来身为县伯,但始终是一个没有底蕴的县伯。

仅靠皇宠并不足以让江逸在朝中立住脚。

可是,又舍不得这样一个善于体察民情、为民着想的未来的好官。

这样的好苗子万不能夭折!

莫恒知垂眸思索着,心里不停的衡量。

江逸不知情,见莫恒知垂眸不语,又开始紧张了。

莫院长这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呢?

他是对自己满意呢?还是不满意呢?

他好害怕得到一个像三年前赵怀愉考校自己时的答案。

那真是像塌了天一般,让他这么些年的坚持几乎成了笑话。

就在江逸忐忑不安中,莫恒知抬起头,说道:

“江逸,你的学问扎实,比世家学子只是少了资源支撑。

你善于体察民情,并从中找到应对之策,这一点是很多学子做不到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