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3章 肖卫国的长期规划

国内一直以来物资都比较短缺,再加上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许多生产建设材料都是依靠回收再利用,特别是金属材料,更是如此。

其实在建国初期国家就开始大力发展废品回收行业,当时都是以家庭和私企从业的结构,57年北京成立了废品回收公司,58年开展了公私合营,65年北京废品回收公司正式更名为物资回收公司。

从此时开始国家就已经把回收物品定性为资源,而不是废品,物资公司在区里设置回收站,还深入社区设置小型网点和流动网点。

其实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物资回收是非常有效率的,肖卫国还记得后来看过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有一个资源部门的领导去德国参观他们的废品回收环节,他觉得德国人这一套做的非常好,就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些德国人非常惊讶他的问题。

当即回答道:这是我们几十年前在北京学习的先进经验后才建立的体系。

如此有效的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员工的综合待遇与社会的整体脱节才造成了效率开始逐渐下滑,后来国营回收站开始挑东西,值钱的他们要,不值钱的能不收就不收,这就造成了企业效率和如同民众生活的脱节。

78年改革开放风声传出,街上加入这个行业的居民立刻多了起来。

而且现在因为年代特色基本不允许外出打工,这个政策要在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彻底打开后才被渐渐废止。

所以这个时候是北京市民干废品回收行业最好的时候,肖卫国这个回收站算是顺应时代的大潮而建立起来的。

回收站发展势头的良好也并不全是因为他的能力,反而更多的却是他乘了国家发展的东风,这点跟他穿越前见过的所有大老板都一样。

穷人乍富都会陷入迷茫,因为变富后很多人都会脱离自己的认知范围,他们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到底该干什么,好在肖卫国回收站的发展给他指引了一定的方向,别的可以先不管,回收站这条线可以先顺应形式继续发展下去。

可能有人会说,肖卫国就是个大傻叉,他立了那么多功,认识那么多领导,以后随便搞点什么可能都顶得上别人奋斗几辈子的。

肖卫国并不是不想走捷径,他是不敢,上辈子网络那么发达,世界富豪他不说全都如数家珍吧,也大致能做到听过小半,可除了俄罗斯和一些小国的寡头,他还没听说过有谁能占了国家便宜后还能真正做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